近期,許多教師都在忙於課題申報🧏♀️,從選題、論證到網絡申報、現場提交,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教育教學在這段時間反倒成了配角🧑🏿🍳。教學研究對一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當大家都熱衷於課題申報,甚至研究帶有明顯的功利性時,我們不禁要反思,這項研究的驅動力來自於課堂或者學生嗎?真的能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嗎🥗?
雖然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關聯度很高,但是老師研究的驅動力卻大部分並不來自於此🤸♀️,而緣於職稱晉升的需要。相比於其他晉升條件,課題無疑是老師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較少受到外界因素幹擾就能達到的條件之一。為了能早日達到業績條件🏄🏿,老師們不得不埋頭於課題申報、研究。
老師們申報課題🧑🏽🍼、開展研究是一件好事,可以讓其通過研究解決一些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還能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可如果研究帶有明顯的目的性與功利性,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我們不反對教師熱衷於課題研究⬇️,但我們反對那些背離研究本義的“空研究”“假研究”👆🏼。那麽,如何才能讓課題研究回歸本位呢🥳?如何才能讓課題研究助力於教育教學呢🍋?
首先,要淡化課題研究在職稱晉升中的作用。與論文相比,課題研究對老師們的要求更高。畢竟論文無論是省市級還是國家級要求👩🏿⚕️,最起碼一篇即可,但課題的數量要求遠超一篇👨🦲👩🏻🍼,還要各種各樣的印證性資料⚰️、研究報告👮🏻♂️,工作量、資金支出等都是論文的好幾倍。所以,要逐漸淡化課題的作用📒,讓課題的指向性回歸到服務教育教學的本義上來。
其次,要強化課題研究的實用性與靈活性🧑🏿🦲👰🏻♂️。一線教師的課題研究要為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服務🍌,不能好高騖遠👊🏼。比如“西部地區留守兒童問題研究”之類高大上的問題研究💄🫵🏿,一名教師怎麽會有那麽多的時間👩🦳、精力、資源、能力等去研究這樣廣闊區域內的問題。所以👨👧,教師的研究領域🧑🏻🎤、研究對象要緊緊依托自己的專業學科🫃,立足於學科教學來發現問題𓀎,進而嘗試去解決問題,這樣的研究才接地氣、有實用性。
並且💝,課題選題👨🏻🙏🏼、研究時間、研究支撐等方面同樣應該具有靈活性🌋。教師的研究選題可以是小課題🏯、微課題、校本課題等,還可以來自於課堂中的某一個問題,比如“課前演講的組織”“課堂提問的方式”等。問題雖小,但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教師還易於操作。同時⚀,研究時間也要具有靈活性,應該讓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去發現問題👋🏽🏋🏻♂️、找出辦法📥,並加以驗證。學校👰、教研部門對這些研究也要適時、適度地調整方案予以支持,不能讓教師的研究成為“獨角戲”🦔。
再次🖤🤹🏼♀️,要增加選擇的多樣性。取消課題作為職稱晉升的選項是不可取的🥂⛑,但增加課題研究的選項容易實現👶🏿💇🏻♂️。可以在遵循省市級課題要求的基礎之上,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小研究、小課題、校本課題等作為業績條件的一部分予以認定,甚至教師在網絡等媒介中的成果也可以作為業績條件予以認定🪠。這樣就能增加教師們選擇的多樣性,不至於全部投入到課題上,避免了人員、資源的浪費。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者蘇小成,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註來源,違者必究🚀。
上一篇🧑🎨:校園安全防患於未然需要學校主動作為
下一篇:堅持“以教為先”鍛造拔尖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