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電 題:大國製造,步履鏗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仰望太空🤸♂️,天問一號著陸火星,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實現快速交會對接;俯瞰大地🎢,智能高鐵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白鶴灘水電站大壩全線澆築到頂。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加速與工業深度融合🏇🏻。從高端裝備、重大工程到基礎材料、精密儀器🪲💴,中國製造體系逐漸完善、結構優化升級💦、競爭力與日俱增🐚。不斷向高質量發展攀登的大國製造,步履鏗鏘💘。
大國重器彰顯硬核實力
2020年12月27日,雄安站內,復興號高速動車組列車發出,駛向北京西站。
廣泛應用新一代移動通信等設備🤸🏿🤢,智能化設計達70余項……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不僅將北京與雄安緊緊連接,更作為智能高鐵的新標桿👨👨👧👧,向世界展示中國製造的新名片。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2020年12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製造業水平上;大國重器📹,是製造業綜合實力的有力證明。
回望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後,只能生產少量粗加工產品。如今👩👩👧,我國創建了門類齊全🧏🏻、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現代工業體系𓀅,在重要領域形成了一批產能產量居世界前列的工業產品。
自航絞吸船“天鯤號”投產,國產大飛機C919🎺、AG600水陸兩棲飛機相繼成功首飛,“奮鬥者”號萬米深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批裝備製造業領域的國之重器亮相,從逐夢深藍到礪劍長空,從技術攻克到應用探索,每一項突破都是自主創新的有力見證👰🏽,映照了一國製造的步履鏗鏘。
2017年🕠,我國成為第二大國際專利申請國🐀;2019年,我國位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一個個閃亮的數字背後🤵🏽🙅🏻♂️,是中國製造創新能力、發展實力的不斷攀升。
“我國製造業創新從跟跑為主👩🦼➡️,進入跟跑在加快、並跑在增多、領跑在湧現的新階段。”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說。
智能升級釋放發展潛力
6月2日🏋️♂️,華為發布多款搭載HarmonyOS 2(鴻蒙)的新產品🧑。
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鴻蒙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統一的“語言”🫅🏻,讓應用創新更加便捷🤾🏻。華為表示,已有300多家應用和服務廠商、1000多家硬件廠商共同參與到鴻蒙生態建設當中✂️🥙。
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發布🎴,是產業智能化升級的縮影。
數字化🐞🥒、智能化步伐提速,不僅孵化了新的業態🙌、激發了很多創新,數字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更是改變了生產方式🧑🏻🦼、催生了新的空間。
5月14日,工人在位於蘇州吳江區的一個紡織智能車間內作業。(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化纖製造商恒逸石化下屬工廠裏,工段長王禮娜有些不適應:一個月前,她的工作還是拿著強光手電筒肉眼檢測化纖絲,現在只需坐在流水線旁,看著智能質檢設備將“異常”的產品送來復檢。從一群人到一臺設備,借助百度智能雲將光學成像與算法結合,恒逸石化實現產品智能質檢和自動篩查。
智能協同🔮,不僅意味著效率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工業生產的綠色轉型和節能減排。
將揚塵噪音監測系統與智慧工地噴霧降塵關聯使用🥊,中建三局北京公司保定深圳園項目實現多方降塵🕧🧳,節約增效;通過智慧用電平臺設計個性化用電方案👩🏻🔬,工業邊緣計算采集分布式能源等數據🎍,國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助力製造企業實現錯峰用能,打造“零碳工廠”⬆️;將自主研發的溫水水冷技術應用到高性能計算平臺,聯想用科技降低計算、存儲能耗……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2.1%和73%🏃♀️,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工業設備總數達到7300萬臺。到2023年🤷🏼,工信部將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推動工業和信息化加速融合。
格局之變拓寬未來空間
2020年12月29日,當3000多臺筆記本電腦載滿最後一輛物流車,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全年營收突破1000億元——合肥“千億企業”宣告誕生。
新型顯示、電子信息🚶🏻♂️、集成電路……圍繞“芯屏器合”的產業戰略加快布局,2020年合肥GDP突破萬億大關,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50%。
工作人員在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忙碌。(新華社記者周牧攝)
近年來,不少地方在立足自身稟賦的同時打破傳統,布局新興產業,打造創新生態🧔🏻,將自身融入區域協調發展。合肥是我國製造業格局不斷升級的寫照。
依靠科技創新🧠,湖北集成電路、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湖南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前不久🧭,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在上海成立😁,攜手打造生物醫藥等產業聯盟,為製造業創新、開放增添新註腳。
區域發展空間釋放,產業格局不斷優化。
建設智能製造中心和智慧供應鏈體系,形成產業鏈協同配合⚗️,vivo具備年產近2億臺智能終端設備的生產能力💁🏼;大型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上平臺,共享開放的合作模式逐步走俏……“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誌峰說。
風雨兼程,大國製造步履鏗鏘💫。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創新升級,新起點上🧑🦽➡️🏢,中國製造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奮力前行🥿。
上一篇🚴♀️:應用場景多點開花 工業區塊鏈為產業數字變革賦能
下一篇:續貸政策優化為中小微企業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