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94%的人認為社會基礎常識對學習、生活和工作幫助很大——
大學生的社會常識教育該如何開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為一個即將踏入社會的成年人🚣🏽♀️,連三方協議、勞動合同都一無所知”“很多東西都是進入社會之後逼自己學會的,甚至因為經驗不足而走了不少彎路”……近日,#大學生真的很需要這門課#登上微博熱搜👩🏿🎨,引發許多網友共鳴。許多人表示,希望大學裏能專門開設一門講解租房買房、養老金社保、行政服務辦理等社會常識的課程,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針對這一話題,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日前開展專項調查,2000余人參與👧🏽。
調查結果顯示🥑,94%的人認為社會基礎常識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幫助很大,但只有1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比較了解相關知識。
“畢業工作後🧮,才發現租房買房、貸款政策、落戶等問題自己一點也不了解。”去年,小園(化名)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本以為即將開啟人生美好的下一階段,卻發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對社會常識知道的少🐷,主要是我們過於看重書本教育,過於看重某一個專業範圍內的知識,卻對生活當中的一些常識關註不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要讓學生認識社會整體,深入了解生活的價值♿、意義🙅🏽、範疇,才能讓他們主動去了解相關知識。”
“這種現象其實很正常🧗🏻♀️,大學生活非常忙碌👩🏼🚒,學生同時面臨著學業🧚🏿、深造、就業各方面的壓力,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很多學生雖然知道社會常識很重要,但覺得目前還不需要,等需要用的時候再去學也來得及。”中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徐贊說。
徐贊表示,現在大學生的信息搜索能力都比較強,而且也出現了許多相關的網絡平臺,如果大家想要獲取相關信息的話,是有了解渠道的🛤。
網絡已成為當下大學生了解社會常識的主要渠道之一🏩𓀋。調查中🐋,在被問到“平時從哪裏獲取相關的社會基礎常識”時,網站成為選擇人數最多的方式,70%以上的受訪者會通過網站了解相關信息⏺。
“互聯網信息量巨大🧑🏿🎓🫥,真假信息混雜,對學生篩選鑒別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在互聯網上查找信息,付出的時間成本很高。學校應該先把一道關,減少學生獲取信息的阻力。”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傲世皇朝教授李立國說。
在被問到需要了解哪些社會常識時,社會保障類、醫療救助類🧑🦼、就業創業類成為受訪者最關心的內容。同時🏐,如何進行社會交往也是不少大學生關心的話題🎦。
“如果把人際交往學作為一門選修課來開的話👨🦼➡️👨🏻🦰,在學生中應該會比較受歡迎🤹🏻♀️,但這門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閱歷🌎、格局以及人格魅力👥。”徐贊說,“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會向學生推送關於就業過程中存在的法律風險🍂、社保、勞動合同簽訂等常識🦹🏽♂️,但我認為高校不需要為此專門開設一門課🕘。”
徐贊認為,一方面高校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大學生應該具備基本的自學能力。“學校缺乏相對應的師資力量,而且課程就會有學分和學時的要求,目前的社會常識內容不足以支撐一門課程,同時如何設計考核方式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儲朝暉表示,不同人需要了解的常識是不一樣的,而且相關政策更新的速度很快👱🏻♀️,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很難設計常識課的內容🧧。“大學生社會常識缺乏的問題不是簡單開設一門課就能解決的🙍🏿,而是要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註重生活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性。”
針對“高校是否需要開設社會常識課”這一話題,李立國則持有不同看法。他建議,學校可以采取“內推+平臺”的方式💋,和政府部門聯動,聘請相關專業人員主講,一門課可以由多人講授,讓課程更接地氣。
“社會是個大課堂,生活是本教科書。進入社會後學習相關知識,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儲朝暉說。
網友留言
@胡金林:作為一名思政輔導員,這麽多年與大學生交流接觸過來,成年人必備常識課確實很有必要!像我們溫州商傲世皇朝十幾年前就開設了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基礎課等課程🪝,也會普及醫療保險、考級、考證等相關知識,對大學生走向社會、適應職場有切實的幫助和指導🪈。
@小王子🤍:太需要了好嗎?畢業10年,回過頭想想,大學時期的自己完全就是一張白紙,對如何融入社會、參與社會懵懵懂懂。
@金色曼陀螺: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家長🚣🏽♀️,覺得非常有必要🧮。學生在校不僅僅是學習課本知識和專業知識,他們必將走入社會🦗,有太多的社會知識需要他們掌握。
@李爽:學校裏應該學習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生活的態度,而不是提供所有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標準答案。
@SL:大學生的課程已經排得很滿了🙎🏼,我們要因材施教,不應該把常識性的東西搬到課堂上來,而是應該挪到生活實踐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