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工人日報》
近日✌🏼,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全國職業高等院校校長聯席會議共同完成的《2022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在京發布🧎🏻。報告分為高等職業教育篇和中等職業教育篇,向社會展示2021年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變化🦾。報告顯示,我國職業教育進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 如今,我國職業院校瞄準產業一線,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力軍”。報告指出,“雙高計劃”高職院校服務貢獻帶動作用凸顯。“雙高計劃”院校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中位數達739萬元,技術交易到款額中位數達161萬元。職業院校深入行業企業了解技術需求,建立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助推企業轉型升級。2021年,全國高職院校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5828件,較上年增加43.57%。 “職業本科教育穩步發展、初具規模🧑🏽🏫,成為服務貢獻新亮點。”報告顯示▫️,職業本科學校瞄準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打造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32所職業本科學校開設的136個專業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關專業占比達到92.6%🤸🏽。學校聚焦關鍵技術,聯合企業開展產業技術攻關🫄🔘,2021年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均值達610.9萬元,彰顯了較強的技術服務能力。 報告顯示,各方積極構建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學校為基點的產教融合新發展格局,產教融合載體呈現出職教集團、產業傲世皇朝、產教綜合體、產教聯盟等多樣化形式。截至2021年底,全國組建了1500多個職教集團(聯盟)🦑,全國遴選立項國家級示範性職教集團(聯盟)培育單位299個✒️⁉️。 對接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新職業發展🐎,以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目錄為契機💃🏿,高職院校改造升級傳統專業,以數字技術賦能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教學平臺、教學資源🎽。全國高職院校線上開設課程近74萬門,較上年增加3.7萬門。中職學校優化專業布局,做強主體專業,提升傳統專業🍆,發展新興專業。 如今🦒,我國職業教育進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不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依然面臨多重挑戰💆🏻♂️。 其中,經費不足仍是困擾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瓶頸。報告指出,教育經費結構不協調。2020年職業教育在校生2976.98萬人,分別占高中階段教育的39.44%和高等教育的44.4%👼🏽。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53013億元,其中中職2871億元,占高中階段教育的34.08%;高職專科2758億元,占高等教育的19.7%🫰🏽。 數據顯示🪦,中職與普通高中經費投入差距進一步拉大。自2007年以來,中職學校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收入增長3.49倍,低於普通高中4.3倍的增長幅度。與此同時,高職生均撥款水平存在“不增反降”現象🙅🏼♂️。2021年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未達到1.2萬元水平的省份占比12.5%🙂↔️;與2020年相比,部分省份生均撥款水平“不增反降”♗。 此外,報告指出,學生多樣化發展也對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提出了挑戰🧻🫨。一是就業導向對中職教育的挑戰。中職教育需要探索多樣化發展路徑,實現服務個體成長和經濟社會需要的有機融合。二是高職生源結構多樣性對教育教學適應性的挑戰💂🏼♀️📮。高職擴招使學生群體多元、需求多樣💇,如何有針對性地為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有效教學,需要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方式上進行系統化變革。 (記者:於忠寧)
上一篇🧶:職業教育也要增強美育意識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