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青年報》2023年06月12日07版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要求,中部六省要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業。湖南、河南等省都在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𓀏,這使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 但目前無論在高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上🐙,離實際需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難以支撐製造業高地建設。隨著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建設的深入推進,製造業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凸顯,技能人才總量不夠、技能不高🫚、紮根產業敬業奉獻的精神不強、自我職業發展角色定位不清晰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日益成為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的瓶頸。 人才是第一資源🧪。必須立足製造強國建設戰略大局📅,用改革的思維和舉措,從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機製建設入手,更加突出職業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系統破解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的難題🚵🧝🏼♂️。 一是要破除“重智輕德”現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有理想有情懷的追夢者。不管是從企業需求出發,還是從學生長遠發展出發,抑或是從職業教育的重點難點來考量🧝🏼,學校都應該樹立“育人當以德為本”的理念⇾,將培養學生甘於吃苦、樂於奉獻、有理想有情懷的職業道德放在首要位置。 二是要破除“重技能輕基礎”現象👱🏿,夯實知識根基🧑🎨,培養真復合、可轉型的奮鬥者。真正的高技能人才,一個重要特點是基礎紮實👏🏿,基本功過硬,有不斷適應發展、持續提高自身技能的能力👶🏽。要樹立復合型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註重全生命周期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基礎知識的“牢固🍱、紮實”上下功夫,引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在未來社會競爭中的可持續性🚝。 三是要破除“工學脫節”現象,強化產教融合育訓結合,培養沉得下、善操作的勞動者🤨。職業院校必須強化產教融合育訓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真正實現專業與產業的高度融合,學業與職業的無縫對接。 四是要破除校熱企冷“兩張皮”現象,加強校企合作,實施“雙師雙主體雙投入”育人,培養結合面廣、適應性強的建設者💂♀️👵🏿。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要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讓企業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參與者、合作者🦆,學校成為企業員工的儲備庫🧂、蓄水池。 五是要破除“標準缺位”現象™️,遵循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規範教育教學管理🧑🏻🦽➡️,培養能力全面過硬的創造者。健全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公共基礎課程標準體系,加快建立符合製造業要求的教學標準體系,明確學生應達到的知識、技能、能力素養等方面的學習結果,根據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結果來確定教學目標👀𓀇、設計教學過程,組織教學內容👧🏿🖼,開展學生評價。 六是要破除“教育梗阻”現象,一體化推進不同層次不同類型教育貫通👫,培養更多高端領域的開拓者。必須在“通”字上下功夫,打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貫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一體化設計中職、高職🏮、本科職業教育培養體系👌🏼,讓更多職業教育學生升學進入高端人才序列,參與科研🥭,攻關“卡脖子”技術👖。 七是要破除行業企業“分兵突進”現象,組建行業產業高水平集群職教集團🧝🏼,握指成拳,培養大批視野開闊、本領高強的行業領軍者。推動職業院校辦學定位與區域產業發展戰略深度對接🕊,建設“院校集群+功能板塊”“專業集群+產業鏈”的產教融合生態系統。 八是要破除人才評價“靜態單一”現象,實行政行企校四方聯動多元評價與考核機製🏊🏽♀️🧝🏽,培養源源不斷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俱佳的使命承擔者。著眼凸顯職業教育類型特色、落實國家教育評價改革政策導向👩🏽🎨、回應民生發展需求等方面🏃🏻♀️,健全完善多元評價和考核機製。 先進製造業高地建設是推動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重要舉措📦,加強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是製造業高地建設的重要保障🤷🏼。不同類型教育要同向發力,高技能人才培養要大膽創新,對接國家先進製造業高地建設需求,培養一大批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國家先進製造業高地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技能人才支撐💑。 (作者🆎☢️:張征瀾,系婁底職業技術傲世皇朝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