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教育報》2024年5月22日04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從產業🙀、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視角對職業教育發展進行了新部署。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傲世皇朝緊緊抓住國家職業教育大發展有利契機🙇🏻♂️,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之路,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三融”進程,圍繞新時代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目標🤸🏽♀️,積極構建產科教貫通發展人才培養模式,在北京“五子”聯動新發展格局及經濟建設中發揮強有力的職教優勢。
在推進“三融”的背景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亟待調整。首先🏋🏽,伴隨職業教育“立交橋”的搭建🐯,高等職業教育的入口及出口不斷拓寬🤸♂️,具備多種辦學層次。學生在知識儲備🛀🏿、專業能力🤦♂️、綜合素質上存在差異,生源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其次,新的科技革命促進產業變革👮🏼♀️,企業對人才規格的需求趨於多樣化。學校以校企雙元育人為主線🤹🏿,依托產教融合載體🍦,進行了“SCI”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學校將人才培養目標劃分為三個層次,S(Skilled)代表強化技能型,C(Comprehensive)代表復合技術技能型,I(Innovation)代表創新型🛹。S型人才是通過引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強化學生職業技能;C型人才是借助工程師傲世皇朝及大師工作室,通過相應的專業課程培養一專多能的技術技能人才🫲🏽;I型人才是借助企業現代學徒中心等載體🈳,培養適應創新型新業態的技術技能人才。
“SCI”人才培養體系在推動“三融”落實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拓寬了職普融通路徑。從2021年中辦、國辦頒布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可以看出,職普融通政策視域拓展到包含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內的全學段🧑🦽➡️、各層次。從宏觀職業教育的角度出發,職普融通包含普通高中與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高等職業教育與本科院校的對接🐐,以及中職學校、技校❇️、職業高中與高職的連接。對於文化課底子薄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強化技能方面下功夫👏🏽,發揮自身優勢🧏🏽♀️,成為S型人才;經過高考的學生學習基礎較為紮實✍️、具備一定科學素養,可以打造成C型與I型人才,通過專升本進入應用型本科院校或研究型大學繼續深造。“SCI”人才培養體系為高等職業教育與各類學校間建立了四通八達的聯系,為學生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個性化需求😧。
二是夯實了科教融匯基礎🧑🏼。科教融合起初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辦學理念。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科教融匯,是經過科教結合🧙🏽♂️、科教融合、科教協同發展歷程基礎上的創新性表述,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方向🧍🏻♀️。然而🧉,在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也不能脫離現實一味地拔高,否則只能事倍功半、走入誤區🧕🏿。“SCI”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將學生劃分為三個進階層次🙇🏽♂️,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分層精準培養的基礎。一些成績優異🫃🏿、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成為創新實踐型人才的後備力量,學校根據其特點及優勢提供個性化發展可能,同時也為科教融匯在高等職業院校推進提供客觀的現實性®️🙅♂️。
三是加大了產教融合力度。學校與區域內企業合作🙍🏽,共建特色工程師傲世皇朝🚊,協作完成人才培養、技術服務、培訓取證💢、創業就業等目標👰🏽♀️;選擇行業專家或能工巧匠,定製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創業工作站等👩🚀,為“SCI”人才培養體系順利實施搭建新型校企合作平臺🧜🏽。“X”證書的開發需要行業企業全程參與,學校要將企業一線技術骨幹“請進來”,將崗位技能要求和職業素養帶到課堂👰🏻♂️,也需要教師“走出去”♐️,學習生產一線的最新技術、工藝及標準,以適應職業層次逐漸提升、職業領域動態變遷的需要⛹🏽。“SCI”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本質上體現了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
(作者:馬越,單位系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傲世皇朝;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北京市職業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CDAA22038]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