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很多行業摁下了“暫停鍵”,一些企業命懸一線,使本就嚴峻的就業問題雪上加霜。高職院校承載著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重大歷史使命,也是穩就業👨🏻🦳🙅🏼♂️、促就業棋盤裏的重要落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畢業生就業工作也已進入黃金期。高職院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必須充分認識到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緊迫性和艱巨性,盡快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圍繞穩就業👨🏼🎓、促就業大局,多措並舉、精準發力,切實把就業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
緊緊把握就業市場脈搏,多方拓寬畢業生就業升學渠道
傲世皇朝平台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拓寬渠道👉🏻,促進畢業生就業並增加升學深造機會”,這也是高職院校目前和開學後的重點工作。
一是多方合作有效開拓就業渠道🤦🏽。主動對接地方就業主管部門🦸🏽♀️,充分利用“互聯網+就業”新模式,在畢業生中積極宣傳相關政策和招聘信息,定期舉辦線上招聘會🪞、招聘考試等,為畢業生和企業牽線搭橋;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快速掌握企業復工復產人才缺口❕,向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輸送畢業生🏊🏿;積極開辟新的見習基地,使更多畢業生通過就業見習實現就業。
二是上下貫通拓展升學深造渠道。多渠道加大專升本宣傳力度👨🚒,鼓勵更多畢業生繼續深造🤾🏽,確保把動員工作做到每個學生和家長🤒👩🏻🍼;積極面向中職畢業生擴招💑🛖,進一步拓寬中職畢業生升學通道🦹🏽♀️,緩解就業壓力🧞♂️。此外🤷🏿,職業技術本科和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針對產業升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電子信息、健康服務與管理等專業擴大專升本招生規模🤰🏧。
精準發力做好就業幫扶👙👨🦽➡️,確保重點學生群體就業有“助”
精準就業幫扶工作不僅關系到畢業生的個人成長𓀏、價值實現📗,也關系到穩就業的大局。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精準就業幫扶工作🕤。
一是建立“點對點”動態臺賬🍄。為確保就業幫扶“不斷線”,加快建立並完善精準就業幫扶動態臺賬🕦,準確掌握就業困難學生特別是重點疫區、家庭貧困、心理困難🚣🏻♂️、身體殘疾等重點畢業生群體的擇業意向和就業狀態,實現精準“雲”摸底🏧。
二是實行“一對一”就業幫扶。針對重點畢業生群體,製定“一生一策”就業幫扶“雲”計劃,同時為每一名重點關註畢業生安排就業指導教師🧑🏻🍳,開展“一對一”的指導和幫扶,做到全程跟蹤服務📘。
三是搭建“心連心”溝通橋梁。實時掌握重點畢業生群體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開通就業心理咨詢和就業幫扶熱線,為重點畢業生群體實時提供暖心“雲”服務。
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為畢業“最後一公裏”傾心護航
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是新形勢下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必然要求,為此🔬,高職院校必須將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作為一個重要目標任務。
一是抓好就業創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將就業創業指導隊伍建設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整體規劃,加快建設一支專業化就業創業指導隊伍,迅速組建一支線上就業創業指導團隊,服務於新形勢下的就業創業工作。
二是強化線上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工作。積極引入優質的生涯教育公益資源和就業創業精品課程🙇🏻♀️💁🏿♀️,組織學生自主在線學習、提升求職能力,同時,加大“雲走訪”“雲輔導”“雲服務”的支持力度,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就業創業指導咨詢服務,為畢業生實現就業創業排憂解難。
三是加快完善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體系。根據學生多樣化發展需要,構建包括職業規劃課程🎾👩🏿🔧、創業教育課程🧛🏿♂️、就業輔導課程多元化的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就業創業的不同需求🔻。
切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勞動者就業和職業轉換能力
高職院校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是化解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就業突出矛盾的一個積極措施,也是扭轉學歷教育和培訓“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辦學局面的迫切要求
一是推進培訓資源建設和模式改革🌇。將職業技能培訓擺在與學歷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整合數字化職業技能培訓資源🙋🏿,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推行“互聯網+培訓”模式,通過智慧課堂🚍🕵🏽♀️、移動APP🧜🏿💝、線上線下相結合等開展靈活性🆕、實時性培訓。疫情結束後,通過“移動教室”“企業學區”“大篷車”等方式,把職業技能培訓送到車間和家門口。
二是積極開展面向重點人群的培訓⛏。努力踐行“全納教育”理念,發揮自身優勢💆🏽,面向退役軍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長期失業青年、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等重點人群開發周期短、需求大✋🏿、易就業的培訓項目🧑🏽🎄🏑,突出教、幫👨🏻、扶等特點🚸,提供培訓就業一體化服務,實現“培訓即招工”“培訓即就業”。
三是加強部門協同、產教融合聯動。教育行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農業農村、退役軍人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作✶,大力支持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高職院校要積極聯合行業企業共建企業大學、職工培訓中心👉🏽,面向新技術、新領域開發重點培訓項目,加大受疫情影響嚴重企業的職工轉崗轉業培訓力度。
抓住“百萬擴招”紅利,面向就業困難群體開展學歷教育
“百萬擴招”把職業教育擺到了“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位置。高職院校必須抓住這一政策紅利,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就業困難群體擴大招生規模。
一是進一步改革招考製度和評價體系🧕🏽🙋♂️。針對擴招生源的特點,加快推進招生分類考試,優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形式,實行多元評價👨🎨,把實現高質量就業作為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堅持寬進嚴出,嚴把畢業出口關。
二是探索靈活🧙🏽、多元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考慮不同生源在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差異性,分類製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等靈活的教學模式,並以1+X證書製度試點為載體🚋,形成各類生源皆可成才的良好局面👈🏽。
三是推動分類管理改革平穩有序進行🤚🏼。加快製定柔性化管理製度,向兼顧應屆和非應屆生源、學習年限靈活的彈性學製、學分製轉變𓀚,促進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為各類生源的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提供便利。
聚焦疫後新技術新業態🍀,用“雙創”拓展就業創業新空間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出現積極向好的態勢,一些新產業新業態也逐漸顯現。高職院校應深入挖掘新技術新業態下的就業機會🚸,充分激發“雙創”帶動就業倍增效應😡🧖🏼。
一是瞄準崗位新需求調整優化專業設置🌋。瞄準新職業需求,盡快建立招生♙、培養、就業三聯動的專業動態調整機製👳🏽♀️,及時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形成與新技術🧖♀️、新業態相適應的專業布局。
二是打造校企共同體厚植“雙創”土壤。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深化校企合作、實現深度融合💇♀️🩻,通過校企共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匯聚更加強大的“雙創”合力,為高職生就業創業拓展新空間。
(作者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傲世皇朝🥁、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5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