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姐乘滴滴順風車遇害案”引發社會廣泛關註。此事也深深地警醒我們,從學校到家庭到社會,安全教育必須常抓不懈🚛☝️。
生命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內容📶。無論是學生還是已經參加工作,都應該秉持生命至上的觀念,愛惜自己的生命💟,同時尊重、欣賞他人的生命。
時至今日,知識性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依然處於核心地位,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包括安全教育🎲、兩性教育在內的非知識性教育太過缺乏👨🏼🦰,卻是加劇青少年行為失範的重要因素。因為不知🔓📥,加劇好奇🏋🏽♂️👰🏿♂️;因為好奇🦌,故而嘗試📔,但沒有科學、完整🤦🏼、全面知識作為背景支持的行為嘗試,常常會得到意料之外的後果🤶。兩性教育不僅是授予青少年單純的科學知識,還要培養他們健康完善的兩性意識。
學校安全教育必須向家庭教育延伸,向社會教育延伸🏃🏻♂️➡️👨🏻💼。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故而家庭的教育功能也不可替代,家庭的安全教育功能也不可替代。家校合作、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以及終身學習的有效結合,被認為是新時代構建教育共同體的有效路徑↘️。學校安全教育尤其需要這種教育共同體機製。
安全教育不僅是群眾關註的熱點,也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連接點,有利於推進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當前🥠,教育領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與人民對美好生活、滿意教育的期待還存在不適應🏋🏽♀️。學校教育體系還不能滿足十數億國民綜合素質提升的需要,特別是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機會有限🎬⚔️,渠道狹窄👦🏽,機製欠靈活🖼。沒時間、沒興趣、沒能力3️⃣、沒途徑🤾🏻♂️,離開學校教育後的個體,有些人缺乏繼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低技能、無技能,頻繁換工作,持續低收入🏊♂️,容易誘發其他社會問題。若能以群眾密切關註的這些安全問題、公共交通問題、社會問題等為契機,以學治理🧑🏿🦳、依學治理,夯實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銜接的橋梁,以終身學習🎥、大教育觀創新社會治理體製機製🖕🏻,則美好生活就在前方。
(作者⏪🧎🏻♀️➡️:周秀平 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專職研究人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18日第2版 版名:中教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