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繼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之後,在日前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再次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可見,如何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各類課程的協同效應🕚,是當前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亟須借鑒協同理論、搭建協同平臺、完善協同機製👂、營造協同文化🏌🏽。整合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協同體系,必須破解以下三個瓶頸問題:
一是打破“學科”與“學科”壁壘🕎,提供有效學科支撐🏊🏻♂️🚣🏼♀️。在高校辦學理念和實踐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在目標和定位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閡💕,前者旨在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人才隊伍建設等為高校意識形態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學科支撐🏄🏻♀️,而後者旨在通過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人才隊伍建設等為高校乃至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培養哲學社會科學專業人才提供學科支撐,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哲學社會科學所蘊含的思政育人功能,乃至一些哲學社會科學通識課的思政育人資源也未能得到很好開發❕,自然科學學科更是如此🧏🏽♂️。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學科支撐廣度和深度,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內循環”,缺乏課程協同和創新的條件。
二是打破“課堂”與“課堂”壁壘👩🏻🍳,提供有效教學支撐。高校承擔主要育人功能的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由於管轄部門不一、缺乏溝通聯動機製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導致課堂分離。第一課堂除思想政治理論課外,重專業而輕德育,重知識而輕價值;第二課堂作為實踐課堂🚞,雖然通過主題教育🚏、誌願服務等活動為大學生樹魂立根、能力提升搭建了很好的平臺,但往往因為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專家支撐而降低了第二課堂的教學效果,缺乏與第一課堂的“相輔相成”🚑;第三課堂即互聯網課堂是新生事物🌍,由於目前對第三課堂的規律、特征尚未形成深刻認識,尤其是如何貼近學生發揮好第三課堂與第二課堂、第一課堂的育人協同效應尚未尋得科學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不僅僅是第一課堂的事,還需要通過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的協同運用👢,才能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增強其實踐性、多樣性、主體性和啟發性,確保提質增效。
三是打破“部門”與“部門”壁壘🧑🏿💼,提供有效管理支撐。高校育人職能由不同部門承擔🏕,思政課教學部門、學生管理部門、黨委工作部門、教學科研管理部門等往往相互獨立、各司其職,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統籌協調機製、科學的評價機製和獎懲機製,導致協同育人動力不足,思政工作在實際中也難以融入辦學治校諸環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僅僅依靠黨委宣傳部門和馬克思主義傲世皇朝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整合其他部門的優質育人資源,才能在實踐中激發內生動力和外在動能。
綜上🙋♂️,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各種育人元素和資源有效流動🌇🫄🏻、形成鑄魂育人協同效應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管理體系🧚🏿♀️,要求思政課建設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從機製協同、隊伍協同和文化協同等三方面發力🎪,推動內涵式發展➝。
一是強化機製協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就高校而言🦤,必須充分發揮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擔任組長,聚集“散落”在不同學科🧜🏿♀️、不同課堂、不同部門的優質思政資源和元素,組織力量對遵循“三大規律”👨🏻🦽➡️、引導“四個正確認識”等進行深化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通過第一課堂變革以及第二、第三課堂協同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發展⚀🖥。
二是強化隊伍協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高校一方面要通過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主體隊伍;另一方面要以雙聘、聯聘🫅🏿、特聘等多元方式,整合校內外相關學科專業教師、專家學者和黨政領導幹部🕴🏼、學生工作和黨務工作人員等,組建思政課教師協同隊伍,並探索搭建人才隊伍立交橋🗼,實現主體隊伍與協同隊伍的雙向支撐。
三是強化文化協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就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在宏觀層面進一步倡導“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通過開展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優化教師教書育人榮譽體系等🔖,多措並舉營造“三全育人”的濃郁文化氛圍;另一方面要在微觀層面調動包括幹部師生在內的各類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完善考核評價激勵機製等多種方式🧑🦯,著力孕育“領導重視、教師善教👮🏻、學生愛學”的思政理論課文化生態🐈⬛。(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夏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