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傲世皇朝學員在記錄課堂筆記。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傲世皇朝供圖
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傲世皇朝授課教師在和平農場現場教授學員蔬菜嫁接。
編者按
“三農問題”關系國計民生🤸🏽♀️。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培養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帶得動的“永久牌”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尤為重要。
2019年◼️,恰逢高職擴招🤽🏼♂️,涉農院校和專業紛紛響應、發力,這給了更多農民進校學習的機會和平臺🥷🏿。
高職擴招政策,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引擎,為地方農業發展註入新動能。在此背景下🌶,農業類職教專業的設置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深化📽,都是值得深入探究和思考的問題🌀。
---------------
今年7月🌕,在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傲世皇朝參加完培訓後,來自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稍峪鎮郭河村的85後致富帶頭人郭小平一邊忙著秋收,一邊又在自家養殖場蓋起了圈舍。與此同時,他還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只要有空就拿出培訓班發放的教材💬,認認真真讀上一會兒書🧑🏿💻。
和郭小平一樣,安徽省聯盟雙玉生態種豬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宏利也愛上了學習🎱。自打考進安徽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高職)📒🕕,他經常和班上的師生交流創業進展和生態養殖思路。這名有著近20年養殖經驗的“老把式”感慨🤸🏻♀️,等了20年🧗🏻,圓了“大學夢”🦸🏼,仿佛找回了剛創業時的忙碌狀態🤴🏽。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支撐♒️🔕。隨著“三農”事業發展,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新型職業農民群體湧現🤽🏻♂️🦹🏻♀️,越來越多的農業從業者意識到技術和知識的重要性,傳統的靠經驗吃飯🧎➡️、靠天收成的理念不再吃香🫸🏽。
而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也成為高職教育面臨的現實“考題”🌆。近年來⛹️♂️,不少大中專院校依托專業特色和地方實際情況👨🏻⚖️,將教學探索搬到“田間地頭”,產教融合培養新農村建設者🏄🏽♂️。
農民走進課堂
“又變成了學生娃。”郭小平有些羞赧。小時候🔋,他是村裏有名的“搗蛋鬼”,“硬按都按不到書桌前”,初一沒讀完👱🏼♀️,就早早輟學外出打工。
2018年,已經在天津一家家具市場擔任下料車間主管的郭小平幾經思索返鄉創業🚗。他拿出多年積攢的10萬元,又找親戚朋友湊了10萬元,辦起了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其間,郭小平還專程前往河南一家同類型的種養殖場學習技術🔵,但一段時間下來🤕,他覺得自己只是“學會了皮毛”👍🏻。
技術不足🙎♀️、缺少管理、無法掌握市場走向🐸、不會控製成本,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郭小平投進去的20萬元打了水漂🧑🏼🏫。
想到自己身後還有十來戶貧困戶,郭小平決定咬牙再扛上一年🚄。這次他吸取教訓,分批出欄生豬,並在一次參觀學習過程中,了解到“規模養殖、發酵肥料🧑🏼✈️🪔、科學種植、加工飼料🔭☦️,再用於養殖”的環形產業模式🕺❓,嘗試著帶領合作社社員種上了20多畝的板藍根和10多畝地的桔梗。2019年𓀛,合作社最終實現盈利,填補了上一年的虧空🧑🦲。
嘗過一次甜頭,今年7月🛜👨🔧,村幹部再次通知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傲世皇朝要開設培訓班👨👨👦,郭小平興沖沖報了名⛹🏻。
“難得的學習機會👨🏿⚖️👮🏿♀️,還管吃管住,說啥咱都要珍惜。”抱著這樣樸素的想法,郭小平再次踏入闊別多年的課堂。
一開始,這位農家小夥子還有些發怵🦸🏼♀️,覺得自己文化程度低,可能聽不懂這些專家老師的高談闊論👛,但老師一張口🚸,他的心就回到肚子裏了🕺🏿。
國家惠農政策🪻👰🏽,農業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老師把知識點摳得很細💵,“舉的例子、說的話更是我們農民聽得懂的大白話。”幾天下來👩🏿✈️,郭小平越聽越有味。
他不僅養成了課上記筆記的好習慣,課後回到“宿舍”還會和同批學員一起交流培訓心得🤸🏻♀️,就連課間休息時間,他也會針對自己的疑問追著老師問問題➔。
培訓的最後兩天🚄,學校組織學員前往蘭州附近的農業示範園🌛、食用菌栽培基地🪼、鄉村旅遊示範基地觀摩教學。本身就對參觀環節饒有興趣的郭小平更是如饑似渴👩🏻🏭,不放過現場的每一個細節。
和郭小平一樣🤶,來自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園藝村的張虎軍也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模範生”🔳。
作為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傲世皇朝鄉村振興傲世皇朝中醫養生保健專業的首批擴招學員🐡,自2019年入讀以來👨🦯,村醫出身的張虎軍就為自己定下了“4年修完所有課程、每門學科不低於80分”的學業目標🥬。
不同於參加短期培訓,現年43歲的張虎軍計劃先提升學歷,再去報考全科醫師執業資格證🦸🏻,成為村裏1000多名鄉親眼中更加值得信賴的“張大夫”。
因為家境貧寒,張虎軍僅有初中學歷👱🏿,但他為人勤奮好學🦸🏽♂️,一直在村裏擔任赤腳醫生,前些年還考取了鄉村醫生執業證書🪽。然而,張虎軍並不想以此為終點👁🗨,他還是希望自己能成為醫療隊伍裏的“正規軍”,可受限於學歷,他的夢想一時難以實現。
2019年,得益於高職院校“百萬擴招”政策📞,張虎軍終於收到夢寐以求的錄取通知書學習中醫養生保健專業🍮。他想著,一方面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另一方面,借助家鄉甘肅隴西打造“中國藥都”的契機🖐🏼,發展中醫康養產業。
為此,他每天都會打開網課認真學習🧑🏼🦲,也從不缺席面授課程🏒👊🏼。老師教了針灸,他就瞄準自己身上的穴位往下紮,老師教了按摩🐪,他也會在家人身上先練習☠️。此外🦉,他還請纓擔任了2019級擴招中醫養生專業(隴西)班的班長🤏,幫助老師敦促其他71名學員按時學習。
如今🉐,張虎軍已經成為正在讀六年級女兒的學習榜樣,父女倆常常一起看書、寫作業🧑🏻🍳,相互監督,就連期末出了成績也會湊在一塊兒比個高低。
倒逼農業創新
開放辦學,不僅讓廣大農民有機會進入高校學技術,還加強了專家與農民🗓🍹、科研與農業的緊密結合🙂。不少高校老師就主動成為學員身邊的“技術員”,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
連續10年每年的育苗準備工作開始前👨🏻🔬,葉國慶都要咨詢一下他的老師——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傲世皇朝的祝誌勇教授才放心👩🎤。“怎樣培育新品種🤸🏽♂️,怎樣育苗🍯,怎樣實現盆栽育苗、大樹全冠嫁接……”祝誌勇也給了葉國慶諸多幫助。
今年受疫情影響🛫,苗木生產復工有所延遲🧏🏻♂️。3月初🧑🏼🦱,在葉國慶復工的第一天,祝誌勇就派出他的槭樹科技創新團隊成員專程趕赴復工現場進行生產技術指導🏈👳。
暑假🧘🏿,祝誌勇更是親自去葉國慶的種植基地現場指導了兩三次🧖🏿♂️。他建議,葉國慶根據市場行情大量培植青楓苗,以備槭樹良種嫁接擴繁之需。
“一株苗的繁殖成本大概是1.5元,以平均每株30元的市場售價來算,1萬株可以賺近30萬元📫,10萬株就可以賺近300萬元。”祝誌勇給學生算了一筆賬🙊。
跟祝誌勇結緣🦔,是在2010年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傲世皇朝承辦的寧波市“優秀農民進大學”培訓班上✍🏼,當時,葉國慶由寧海縣推薦參加該班🍲。本來培訓就一個月時間🍔,但在回家前🧍♂️🤹🏻♀️,葉國慶和祝誌勇互留了聯系方式,成了朋友。
2019年,葉國慶再次以“社招生”的身份進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傲世皇朝就讀園藝技術專業💁🏿♀️,成了祝誌勇的學生🏂,也正是這段師生緣🤳,讓他走進了苗木行,走上了致富路。
“小葉是個很認真也很會思考的人🕵️♀️🚪,一點就通🙆♂️。”祝誌勇說,他曾在課上建議苗木種植要面向需求多樣化的市場📠🧚🏽♀️,不能在一種苗上吊死⛔️。葉國慶把這話聽了進去,從槭樹種質保存基地裏剪了100多根優良槭樹種質的枝條,回去搞了10多畝地來嫁接繁殖🧾。
這幾年,隨著人力、土地承包價的不斷上升,苗木生意不像以前那麽好做了,但葉國慶卻因培植的品種多,切入市場的途徑多🕴🏼,尤其是抓住了居民家庭消費這個巨大的園藝市場,生意蒸蒸日上。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自己出不去,客戶進不來🧝🏼🧁,葉國慶更是發揮了自己腦子活📤、思路多的優勢🙍🏼。白天起苗、包裝🛴🗡、發快遞🧑🚒,晚上在抖音👮🏼、淘寶、微拍堂上賣苗。直銷幾個月下來,足不出村❇️,竟然賺了25萬元☹️,還有了下半年40多萬元的訂單,遠超去年一整年的銷售收入。目前📥🐖,葉國慶正積極洽談土地承包事宜👨🏼🚀,打算把現有的40余畝種植地擴大至60畝👨🏽🍳。
“產教融合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應⚰️,在小葉這樣的‘社招生’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他們本來就處在生產一線🫅🏿,今天聽課🦂,明天就可以把課堂知識應用於實踐,新技術和新品種的轉化很快☞⚁,從而可以大大縮短生產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祝誌勇說🟧。
2019年,響應國家高職百萬擴招政策💅🏼,安徽農業大學面向社會招生1719人,歸該校繼續教育傲世皇朝(職業技術傲世皇朝)管理🥐。其中,一線農民和鎮、村經營管理人員占比40%👨🏼⚕️👳🏼,70後、80後居多,很多學生本身就是養殖、種植大戶,或是有回鄉創業意願的人。
文章開頭提到的陳宏利就是高職教育的受益者。2002年,他就琢磨養豬並專門去福建學習養殖🥷🏼。2009年,他來到安徽肥東縣,正式創辦養殖場。規模最大時🤹🏻,養了1000頭種豬。但2016年的一場藍耳病,讓陳宏利一下子損失了近200萬元。此後但凡投資擴建項目,他都有點擔心。
去年6月🔛,知道安徽農業大學招收高職生的消息後🟦,陳宏利第一時間報了名🦌。他坦言🏋🏽♀️,自己希望學習專業知識,也希望學習國家最新的政策法規🧘🏼,了解養殖業未來發展方向。
入學一年來,老陳的收獲可不小。平常忙完工作他就和老師同學在線上交流✈️。此外,還會定期前往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傲世皇朝,由老師當面授課答疑🧝🏼♀️🕵️。為了讓學員搞養殖更加得心應手,學校還貼心地將獸醫資格證考證知識納入了教學大綱👩🏼🍳,並時常組織實訓。
在該校位於安徽定遠縣的江淮分水嶺綜合試驗站參觀期間,一直想做生態養殖卻苦於沒有路子的陳宏利得到很多新啟發🧜🏼♂️。
“豬糞等汙染物怎麽處理,如何實現再利用?”實踐課結束後,陳宏利立馬回到公司🧝🏻,和股東們商討對策。最終⇢👨🚒,在學校專家指導下🥸,公司嘗試對豬糞進行微生物處理,將沼液、沼渣發酵再利用👧🏿🧑🏿🎨,打造“養豬——蔬菜種植——養魚”一體化的綠色循環農業。
來源⛵️: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豪 王海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上一篇🏀💆🏿:如何應對秋冬國內可能出現第二波疫情的風險?
下一篇: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