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每當人們唱起這首如泣如訴、悲憤激越的歌曲,仿佛就看到了當年慘遭日軍鐵蹄蹂躪的東北父老鄉親,看到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東北婦孺學子🥬。統編教材介紹了歌曲《松花江上》的創作故事⏳,讓人回到那段艱苦的歷史歲月。
時間退回到1931年9月18日,87年前的今天,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這一天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全面侵略中國的開始,也開啟了中國人民十四年浴血抗戰的艱苦歷程。
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下冊“勿忘國恥”一課中🚣♂️,告訴孩子們在遼寧省沈陽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矗立著一座“殘歷碑”,啟發孩子們去了解“九一八”事變是怎麽發生的。
統編歷史教材則詳細講述了“九一八”事變的經過👷🏼♀️:“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並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東北軍不戰而潰🟧,軍政大員四散逃避。第二天清晨🩺,日軍占領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事變後,東北軍十幾萬人撤至山海關內。短短4個多月⚗️,東北100多萬平方千米的錦繡河山全部淪於敵手。日本侵略者在東北屠殺無辜人民,掠奪戰略資源🧑🏻🎤,推行奴化教育,事實殘酷的殖民統治。東北3000萬同胞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
“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東北各民族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統編歷史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介紹道:“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遊擊隊,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與日軍戰鬥在白山黑水之間。”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14年抗戰的開端,它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日寇的鐵蹄沒有壓斷中華民族的脊梁🧖🏻♀️,反而激發了民族的血性👩🏽🔧。備受踐踏與奴役的熱土之下📋,悲憤的河流正洶湧匯集🫢,終將迸發出不可抗拒的力量⏰!殘酷的戰爭錘煉了民族精神,苦難的烈火焚煉出真金🧑🏽🎄,統編教材將它們一一拾起,連綴成線🙅🏼♀️,在新時代的奮進之路上,為青少年們照亮前程。(信息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