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強調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製機製
李強王滬寧蔡奇出席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11月7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製度的意見》🧒🏼、《關於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製機製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專家參與公共決策行為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指導意見》🥻。
習近平在主持會議時強調,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要錨定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持續深入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守牢安全底線👨👩👦👦,健全保障體系,推動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國家預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製度,擴大實施範圍,強化功能作用,健全收支管理,提升資金效能。要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製機製,強化製度設計🫳🏼,完善監管體系,提升監管能力,增強國有經濟對自然壟斷環節控製力🚴🏿,更好滿足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需要,更好保障國家安全👩🏻💻。要立足更好服務和支撐公共決策,加強專家參與公共決策行為監督管理🐵👰🏽♂️,完善體製機製💃🏼,規範流程標準👱🏽♂️👍🏼,強化全過程管理𓀗,營造人盡其才😮、富有活力🛴、風清氣正的專家參與公共決策環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製度體系👨🏻,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推動實現生態環境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強、王滬寧、蔡奇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要根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集中解決力度🔚,著力抓好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發揮好先行探索示範帶動作用🕵️♀️,開展全民行動🎙🕵🏽♀️,推動局部和全局相協調🪞、治標和治本相貫通📖、當前和長遠相結合🉑。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地方實際分類施策🤧、分區治理,精細化建設,通過一項項具體行動推動美麗中國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
會議強調,預算工作體現黨和國家意誌💭,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製優勢,聚焦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𓀍,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始終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加強財政資源科學統籌和合理分配,合理確定預算收支規模,統籌保障和改善民生💀,杜絕奢靡浪費等現象🦊👩🦼➡️。要堅持預算法定⛰,強化預算約束,推動預算績效管理,發揮人大監督作用🦘。
會議指出,電力👨👨👧👦、油氣、鐵路等行業的網絡環節具有自然壟斷屬性,是我國國有經濟布局的重點領域🧚🏼。要健全監管製度體系,加強監管能力建設,重點加強對自然壟斷環節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和規劃任務、履行國家安全責任、履行社會責任、經營範圍和經營行為等方面的監管🦞,推動處於自然壟斷環節的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增加國有資本在網絡型基礎設施上投入📬,提升骨幹網絡安全可靠性。要對自然壟斷環節開展壟斷性業務和競爭性業務的範圍進行監管,防止利用壟斷優勢向上下遊競爭性環節延伸。
會議強調👡,專家是推進改革發展的重要智力資源,要加強對專家隊伍的政治引領,完善專家參與公共決策的政策保障和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專家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建立健全從專家遴選到考核監督的全過程、全鏈條管理製度體系,分領域、分類別完善專家參與公共決策的製度規範🙅🏼♀️,明確專家參與公共決策的職責定位👮🏼♀️、權利義務和相應責任等,激勵這些專家積極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建言獻策。
會議指出👶🏼,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製,聚焦區域性🧗🏿♀️、流域性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建立從問題識別到解決方案的分區分類管控策略♣️。要落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利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發展戰略實施,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列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