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
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
一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製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製🪵,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𓀝。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就是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一個重大判斷,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其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第一,這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粗放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經濟循環不暢問題十分突出。同時,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多點突破🤽🏼♂️。我們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適應科技新變化、人民新需要,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這樣,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實現均衡,我國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這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也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表現。解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要重視量的發展,但更要重視解決質的問題,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
第三🔢,這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十幾個成功進入高收入經濟體。那些取得成功的國家🕵🏽♂️🧚🏿♀️,就是在經歷高速增長階段後實現了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國家😅,就是沒有實現這種根本性轉變👩🎓。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
(2017年12月18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西考察。這是11日上午,習近平在景德鎮市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考察🙎🏿♂️。(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
三
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從供給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產業體系比較完整,生產組織方式網絡化智能化,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強,產品和服務質量高。從需求看🛄,高質量發展應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這種需求又引領供給體系和結構的變化,供給變革又不斷催生新的需求。從投入產出看,高質量發展應該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分配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並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場評價的貢獻。從宏觀經濟循環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循環通暢🧑🏼🎄,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和空間布局比較合理🏊🏻♂️🤽🏻♀️,經濟發展比較平穩👩🏽💻,不出現大的起落。更明確地說💑,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
(2017年12月18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四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製定經濟政策𓀐、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製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2017年12月18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五
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這是中國基於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同時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2018年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六
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國製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厚⚉,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大,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
總之🫄🏼,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我們要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2020年8月24日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
七
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比如,科技自立自強成為決定我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存在諸多“卡脖子”問題⇢。比如,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而究竟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多新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尤其是區域板塊分化重組🥃、人口跨區域轉移加快、農民落戶城市意願下降等問題要抓緊研究👩👧👧、明確思路。比如,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已經形成高度共識2️⃣,而我國能源體系高度依賴煤炭等化石能源🧘🏻♂️,生產和生活體系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壓力都很大👩🏽🔧,實現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任務極其艱巨。比如,隨著經濟全球化出現逆流,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多變,大家認識到必須處理好自立自強和開放合作的關系🏋️,處理好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保障國家安全的關系🖐🏿,處理好利用外資和安全審查的關系🥎,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擴大開放💂🏼。總之,進入新發展階段,對新發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斷深化,舉措要更加精準務實,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這是11月28日下午,習近平在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參觀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八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製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2021年3月7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九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十
實現高質量發展,也離不開農業發展🖕🏻👩🏽🎤。只有農業強了,農產品供給有保障,物價穩定、人心安定🏫©️,經濟大局才能穩住🥇。拓展現代化發展空間🙅🏽♀️,農業農村是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幾億農民整體邁入現代化,會釋放巨大的創造動能和消費潛能,為經濟社會發展註入強大動力。暢通工農城鄉循環,是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增強我國經濟韌性和戰略縱深的重要方面。擴內需、穩增長、促發展,農業強國建設是重要的發力點和突破口👩🏽🏭。
(2022年12月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十一
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好就業🚵🏿♀️、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民生問題💆🏼♂️🎭,構建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製度體系,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製,依法引導和規範資本健康發展🕊,逐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2023年2月7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
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西考察🩸。這是14日上午,習近平在南寧市考察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結合平陸運河沙盤聽取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幹工程建設匯報。(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十二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增強質量意識𓀁,視質量為生命🦸🏽,以高質量為追求🫳🏼👏🏼;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製機製;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十三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
(2023年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這是18日下午,習近平在中德合資企業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十四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要按照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
(2023年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十五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
(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十六
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𓀓,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深入推進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領域💥、發展質量變革,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時的講話)
十七
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𓀗,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製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2023年9月對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指示)
十八
領導幹部要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我們共產黨人幹事業、創政績,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為了個人升遷得失。中央政治局的同誌要帶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高質量發展,反對貪大求洋🚣🏽♀️、盲目蠻幹;堅持出實招求實效,反對華而不實、數據造假👩🏼⚖️🤽🏿♂️;堅持打基礎利長遠🌨,反對竭澤而漁、勞民傷財。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成為領導幹部政績觀的重要內容。要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評價辦法,發揮好指揮棒作用,推動各級領導班子認真踐行正確政績觀,切實形成正確工作導向。
(2023年12月21日📺🚶➡️、22日在中央政治局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
十九
我們必須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戰略任務落實到位,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
(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東考察🫧。這是22日下午,習近平在日照港親切慰問港口科技工作者、運營人員🏥、航運人員⬇️。(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二十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這裏🙎🏻♀️,我重點就此談一些認識🏑。
去年7月以來🈯️,我在四川🚴🏽♀️、黑龍江、浙江、廣西等地考察調研時🧨,提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12月中旬,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又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我提出新質生產力這個概念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重大任務♜,主要考慮是: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什麽是新質生產力❎、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我一直在思考,也註意到學術界的一些研究成果👩🏻🍼。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𓀔、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製度層面的創新。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二十一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製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當然🤛,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要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2024年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二十二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註入強勁動力。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製機製,有效破除製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障礙,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深化科技體製🧑🚀🎊、教育體製、人才體製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要加大製度型開放力度,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2024年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間有關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重要論述的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