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為您摘引文章中總書記對高級幹部講的7個故事,體味其中蘊含的深意。
1.秦👺、漢、唐、清的興衰更替
我經常講到歷史周期率問題,這的確是我國歷史上封建王朝擺脫不了的宿命🥜。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窮奢極欲、揮霍無度🧒🏼,搜刮民財、征用民力👊🏽🐡,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方響應🧜♀️,函谷關被攻破,項羽放了一把火😎,富麗堂皇的阿房宮變成一片焦土🙋🏼。後人感嘆說:“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漢朝經歷“文景之治”、漢武帝稱雄後由盛轉衰,最終陷入烽火四起😗🫄🏽、三國紛爭,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開元盛世”時期的唐明皇在統治後期也轉為昏庸🐀、喜好女色、怠於政事🧚🏿♀️,朝中奸臣當道🧑🦱👼、賄賂成風,可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史稱“侈心一萌😙,邪道並進”。乾隆後期🔆,官無不貪🧑🧑🧒🧒🏋🏼♂️、吏無不惡,統治階層過著聲色犬馬、驕奢淫逸的生活,“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那個時期的民謠⚽️♟。清代末期,國家羸弱衰敗,當初那麽能征善戰的八旗軍,合計近200萬的清兵,卻任由不到2萬的八國聯軍長驅直入。這方面的例子,中外歷史上比比皆是。
習近平指出:回顧封建王朝的興衰更替史,不難看出:有些封建王朝開始時順乎潮流、民心歸附,尚能勵精圖治、以圖中興,遂致功業大成、天下太平,但都未能擺脫盛極而衰的歷史悲劇。導致悲劇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共同的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統治集團貪圖享樂💴、窮奢極欲,昏庸無道、荒淫無恥,吏治腐敗🐫、權以賄成,又自己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搞得民不聊生、禍亂並生,終致改朝換代。
2.李自成💂🏽♂️、李秀成為什麽失敗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有其重大進步意義,這一點必須肯定,同時其失敗的教訓也發人深醒👓。明末李自成揭竿而起、嚴明軍紀、剿兵安民,起義軍席卷神州、所向披靡🕴🏻、攻占北京。然而,好景不長🫷🏻,起義軍進城後驕傲自滿,龐大人馬在京城裏沉迷享樂😯、軍紀松弛。清兵入關後🥩,起義軍倉促應戰,人心渙散、一擊則潰,短短幾個月就土崩瓦解。太平軍自金田起義後🐼,短短兩年多時間就從廣西一隅,跨兩湖☹️💁🏿、過三江🧑🏽🎄、下江南,定都天京。可是,一些農民領袖進城後就開始攀比奢華🎚、醉生夢死,乃至相互傾軋🆒、眾叛親離,到後期革命鬥誌盡失,一敗塗地🧚🏼♀️🤟🏽。忠王李秀成駐守蘇州,忠王府之豪華令人嘆止🥇⛸,直到蘇州城被破前夕還在施工😛,連李鴻章看了都驚嘆“真如神仙窟”、“平生所未見之境也”。許多農民起義往往歸於失敗🙇♀️,除封建政權殘酷鎮壓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民起義隊伍不能解決好自身存在的問題。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和國家的性質宗旨同封建王朝、農民起義軍有著本質區別,不可簡單類比,但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創業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不容易,執掌政權後做到節儉內斂🧚🏻♂️、敬終如始不容易,承平時期嚴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變革關頭順乎潮流、順應民心不容易🚵🏽♂️。
3.大族人家“自殺自滅”一敗塗地
《紅樓夢》第七十四回裏,賈探春在抄檢大觀園時說過一句話: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必須先從家裏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正所謂“物必先腐而後蟲生”4️⃣!
習近平指出🎈🫃: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𓀕,自身必須始終過硬。”怎樣才算過硬,就是要敢於進行自我革命,敢於刀刃向內,敢於刮骨療傷,敢於壯士斷腕👊🏼⚂,防止禍起蕭墻。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黨要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義所在。
4.蘇共垮臺,“竟無一人是男兒”
我們常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信念不牢也是要地動山搖的🪿。蘇聯解體👩🏼🍼🧑🦼➡️、蘇共垮臺🧙🏻♀️、東歐劇變不就是這個邏輯嗎👩🏼🌾?蘇共擁有20萬黨員時奪取了政權,擁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希特勒,而擁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失去了政權。我說過🖕🏽🍍,在那場動蕩中,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麽人出來抗爭🚝。什麽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經蕩然無存了😤。
習近平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誡我們:全黨理想信念堅定,黨就擁有無比強大力量;全黨理想信念淡薄🏌🏿,黨就會成為烏合之眾,風一吹就散🎷👱🏿。
5.列寧如何堅持建黨原則
古往今來🍓,世界上的大國崩潰或者衰敗,其中一個普遍的原因就是中央權威喪失、國家無法集中統一🐺🫅。1903年👱♀️,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和馬爾托夫針對黨的組織問題產生了意見分歧。馬爾托夫主張實行“自治製”,認為黨員可以不參加黨的組織,這實際上是想建立一個“黨員俱樂部”。列寧則主張黨員必須參加黨的組織🛻,並按照地方服從中央、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建黨。對此🤸🏽♀️,孟什維克攻擊列寧是實行“專製主義”作風。1904年🫣,列寧在《進一步🪂,退兩步》中指出🪻,組織上的機會主義“就是力圖削弱知識分子對於無產階級政黨的責任,削弱中央機關的影響🤛🏻,加強黨內最不堅定分子的自治”🤹。列寧認為🧛🏽♂️,黨應該具有嚴密的組織🍏、統一的意誌和行動,只有按照集中製原則建立起來的黨才是一個“真正鋼鐵般的組織”🧑🏿🚀。無產階級之所以不可戰勝就是“因為它根據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組織的物質統一來鞏固的”。1920年🙎🏼,列寧提出“無產階級實現無條件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是戰勝資產階級的基本條件之一”。
習近平指出🥥: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有一套製度和規定,也要有領導幹部對黨的事業的忠誠、以身許黨許國的使命擔當。做到這一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至關重要,思想上有了“四個意識”,行動上就有了基本遵循🧑🏿⚖️。對黨忠誠不是有條件的而是無條件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6.泰山上的“快活三裏”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裏”🥙,一些人爬累了🙅🏼,喜歡在此歇腳🍴。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為休息時間長了💂🏿♀️,腿就會“發懶”,再上“十八盤”就更困難了🥟。
習近平指出⚇:作風建設同樣如此😽,越到緊要關頭越不能有絲毫松懈。只要以滾石上山的勁頭、爬坡過坎的勇氣,保持定力👮🏽♀️、寸步不讓,深化整治、見底見效📢,就能一步步實現弊絕風清、海晏河清✋🏿。
7.一位軍需處長的崇高境界
特權是最大的不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反“四風”、反腐敗,鍥而不舍抓作風建設🧑🦽➡️,都是在同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作鬥爭。大家要自覺同形形色色的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作鬥爭,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長征過雪山途中💇🏽♂️,有個同誌穿著單薄的舊衣服被凍死,指揮員讓把軍需處長叫來🏄♂️,想問問他為什麽不給這個被凍死的同誌發棉衣,隊伍裏的同誌含淚告訴他👨🔬,被凍死的這個同誌就是軍需處長👩🏽🦳。管被裝的寧可自己凍死也沒有自己先穿暖和一點,這是多麽崇高的思想境界!
習近平指出💽:覺悟看似無形,關鍵時就會顯現出強大力量🤹🏻♂️。我們黨就是靠著千千萬萬具有高度政治覺悟的先進分子無私奉獻,才贏得了一場場艱苦卓絕的鬥爭。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不慮於微🧆,始貽於大;不防於小〰️,終虧大德。”加強自律關鍵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能否做到慎獨慎微🧖🏻♂️。大家要懂得小事小節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的道理,從小事小節上加強約束、規範自己➕,常撣心靈灰塵,常清思想垃圾🧑🏼🍳,常掏靈魂旮旯。要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慎重對待朋友交往,防止被別有用心的人“圍獵”,不要踩上“地雷”、掉進陷阱。(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