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留念
湛藍的天空🔩,一片雲與另一片雲若即若離🛍️,田間的作物翻滾著綠浪,青山隱隱👂🏽,“南梁”屹立。
走進南梁🕐,走進紅色歲月,在這片熱土上,人們歌頌著他們的事跡,生生不息。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建立了大大小小19個抗日根據地🧚🏼♂️,陜甘寧邊區並不只是19個根據地中普通的一個🤽🏿♀️。它是革命老區,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北上抗日的出發點🍺,陜甘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國紅色文化的發祥地。
17日上午,2018年全省高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紅色之旅”集中示範活動走進南梁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
撥開歷史迷霧 聆聽英雄故事
在南梁革命紀念館內,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講解🛋,一張張真實可感的歷史圖片,一件件富有歷史內涵的文物展品,讓代表團成員不知不覺間憶想起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烽煙四起的戰爭年代,邊走邊看、邊想邊問、邊學邊記😷,伴隨著講解員生動的講演,劉誌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紮根南梁🤌、建立政權、救民愛民的光輝革命歷史浮現於眼前。
參觀南梁革命紀念館
農具展示
“陜甘高原山連山𓀏,窮人跟定劉誌丹🧑🏻🏭,男當紅軍女宣傳™️,娃娃組織兒童團🧝🏻♂️,山連山來水連水,老劉窮人心相連🧍♂️,鬥倒地主分田產,陜甘高原紅了天”。一首膾炙人口的南梁歌謠🥐,唱出了劉誌丹帶領人民鬥爭的壯闊場景🕳。
感知紅色歲月 領略革命精神
劉誌丹作為陜甘邊紅軍和根據地的創始人,從來不以總指揮、軍隊首長自居,總是把自己看成紅軍中普通一員,不擺架子不搞特殊,群眾、戰士看見他👴,都親切地稱他“老劉”。謝子長也經常告訴戰士“我們是老百姓的兒子,不論走到哪裏👾,時刻不要忘記了老百姓👨🏻🎓,都要愛護他們🧜🏽♀️,革命就是為了老百姓。”習仲勛在擔任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期間,始終把群眾工作放在第一位,經常走街串戶、訪貧問苦👨🏻🔧。由他領導製定的“十大政策”,充分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的權利,群眾非常歡迎。
秤錘(一級文物)
根據地發展經濟概況
革命根據地通過武裝鬥爭、土地革命🫷、發展經濟、興辦教育💥、改善醫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放了廣大勞苦大眾💕,改善了人民生活,贏得了民心,而“民心就是力量”🎅🈷️。以劉誌丹等為代表的邊區領導人更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典範☂️。毛澤東評價劉誌丹為“群眾領袖🙍♀️,民族英雄”;評價謝子長為“民族英雄”👨🦲、“雖死猶生”💁🏽♀️;稱贊習仲勛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的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在如火如荼的革命鬥爭中,孕育出以“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為主要內容的南梁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最早原型和最初源頭之一。
南梁精神放光芒 傳承創新不能忘
“地是這樣的綠🧑🏽🚀,山是這樣的緩,空氣是那樣的清新。”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南梁,來自傲世皇朝平台的豆娟老師發出這樣的感嘆◼️。
“南梁革命紀念館是紀念革命前輩☘️、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對於我們思政工作者而言🏌🏻♂️,懷念革命前輩不是用說的😣,而是實實在在做的。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未來思政工作的領跑者,我們理應從自身做起,為社會樹立良好的榜樣。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去滲透🤦、去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紅色革命精神”,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充實自己🤸🏽♂️🟥,做新時代的傳播者、建設者。”豆娟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蘭州理工大學老師賈永勝在參觀完南梁革命紀念館後心潮澎湃🎈,感慨萬千,“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的南梁精神深深激勵和啟發我不斷思考👩🏼🍼👐🏻,什麽是南梁精神的核心以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將南梁精神和自己的工作緊密結合,並且切實做到我省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傳承和創新。”
“南梁精神是革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面向群眾是一種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是堅守信念和顧全大局,也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求實開拓的創業精神👏🏿🔯。這次‘紅色之旅集中示範活動’能成為我們認識華池😰、了解華池🥹,認識南梁精神🧕🏽、發揚南梁精神的一個忠誠向導👩🏽🍳。南梁精神是一種偉大的、可貴的精神和政治財富😗♿。光榮偉大的南梁精神🏔🫳🏻,是當年華池人民克敵製勝的法寶,將永遠屬於英雄的華池人民,南梁精神成就的光輝業績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解放鬥爭的史冊。新時期,新征程,力行做好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0️⃣,不斷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用熱血和青春創造的偉大精神財富,不斷激勵青年學生學習革命精神👨👧👦,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在不斷奮鬥中書寫自己青春最美華章。”
參觀南梁革命紀念館
南梁精神
來源: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玉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