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很多高校開展了“青春告白祖國”系列活動,生動展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主題社會實踐的豐碩成果🧙🏽,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強國誌向🙎🏿、報國行為。這一堂“思政大課”👩🏽🦲🥅,體現了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事關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能僅僅理解為開設一門或幾門思想政治理論的知識課👨👩👧👧🏗。辦好思政教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籌劃🎙,要融入青少年終身學習⏬、全方位受教的過程中來對待。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紮根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全過程,不管什麽時候🥴,為黨育人的初心不能忘,為國育才的立場不能改🌘。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從某種角度來講,思政教育,就是幫助學生認識人生應該在哪用力♊️、如何用心💂🏼♀️、做什麽樣的人的工作🎪,因而必須堅持唯實以求,不能搞花架子👨🏻🍳;堅持唯效是圖,不能走形式。著力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將思政鑄魂融入到素質教育全過程,才能保證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思政教育“不缺席”🤼♂️、思政學習“不掉隊”。
無論課上還是課外🧛🏻♂️,思政教育都要更加註重啟發性教育👏👨🎤。有人說,這是當前思政教育的一塊“短板”。但從目前成果來看,我們完全有能力將之變成守正創新的“潛力板”🧔🏼♂️。面向未來🛷,思政課教學還需在思想啟迪、理論武裝和實踐指導等環節,下功夫、做細活。一方面🧑🏻🦲,改變照本宣科傳統模式,探索案例教學等新方式,以理論的視野解讀時代的需求、把握發展的脈搏。另一方面🟥,理論學習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夯實思政教學的深度。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把讀萬卷書與行萬裏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奮鬥一線感悟人生啟迪、在紅色基地汲取精神力量🏄🏻。
還需看到,推進思政教育,也要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在加強“思政課程”的同時,著力“課程思政”建設,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打通兩類課程之間的關系,使非思政課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互促互進的協同效應。如此,才能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更為強大的育人合力🙋🏻♂️。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把思政教育辦得越來越好🤲,我們就一定能培養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傲世皇朝]科研部智庫管理處副調研員⚉,原載《人民日報》,有刪節)
作者:徐曉明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14日第2版 版名👩🏽🚀:中教評論